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务公开 | 公示公告 公示公告
南桥中学2023学年课程计划
作者:南桥中学 文章来源:南桥中学 更新时间:2023/10/24

上海市奉贤中学附属南桥中学2023学年课程计划

第一部分  背景分析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九部门关于印发<本市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增效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试行)的实施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奉贤区教育局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依据《上海市初中2023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我校将严格按照市教委有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规范课程教学工作、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要求,加强教育管理,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贯彻实施“两纲”教育,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作为必修内容,统筹安排课时,初二年级第一学期每周1课时。

进一步深化“五育并举、融合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加强劳动教育,提高学生劳动素养。加强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坚持全面的质量观,夯实教育教学管理,扎实提高教师专业能力,进一步推进“新成长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区域“智慧课堂”实践,评价改革等的校本化实践。

遵循教育规律,推进育人方式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贯彻落实“双减”、“五项管理”的要求。“五项管理”,即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抓住作业管理是“双减”、“五项管理”校内工作的核心关键,把作业管理和课堂教学改革加以统筹,聚焦学校作业管理制度、作业设计与指导、校本作业体系优化。科学设计符合新时代育人要求、体现学校特点、适合学生实际的作业。继续发展教育信息化,努力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争办成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现就学校情况综合分析如下:

南桥中学背景分析

因素

优势

不足

机会

挑战

地理

环境

学校占地近53亩,校舍面积2万多平方米,位于南桥镇老城区,与南小、江山一小、育贤小学等多个小学对口。

对口地段因为老城区,所以大多居住条件差,人员密集复杂,单亲、特殊、隔代抚养家庭多。

初中考试和招生改革提升了对口小学家长、学生入校的热情。

特殊学生增多,生源质量受限。

硬件

设备

学校新建综合楼以及新建田径场,教学楼的改建等,改善了学校的硬件办学条件。

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还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场馆的功能和现代信息教育技术。

推进校园数字化教学环境的空间较大,需依托现有较好的硬件条件,逐项落实。

如何开发用好“智慧黑板”等,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课程教学的实施。

教师

资源

专职教师8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9人,中级职称55人,具有研究生学历2人。区卓越教师15 ,集团优秀教师20人。

在全区有影响的教师屈指可数。骨干教师人数偏少。教师自身对专业发展缺乏足够的规划与信心。教师专业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

中青年教师的发展潜力较大,尤其是一批校内骨干教师和教学新秀有待培养和发展。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能力,通过多元评价、激励策略等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

学生

状况

学校现有教学班24个,学生908名。学生精神面貌较好,有礼貌、守纪律,有比较向上的学风。

对口小学的优质生源流入其他学校,部分特殊家庭学生由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加剧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难度。

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优秀学生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的意愿增强。

调整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开发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校本课程、开展各类体育、艺术、科技活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家长

配合

家长关心学校的发展,比较支持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少数家庭教育不得法或干脆不管不问。

家长学校、家委会等作用的充分体现。

促进家长关注和参与到孩子的学业和发展。

教育

资源

我校是奉贤中学教育集团成员校,可以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交流与共建共享。

课程结构和水平有待均衡和进一步的优化。

进一步挖掘教育集团、社区等优质教育资源。

加强体育、艺术、心理、拓展等课程的开发与开展。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课程理念

学校课程建设理念是生长课程”,意味着让每一位师生的生命都能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得到健康成长。

、课程建设目标

学校坚持“让每一位南中师生都精彩”的办学理念,以“生长教育”课程理念为指引,即基于激发学生兴趣——课程给予学生兴趣,基于学生对自然、社会的关注;课程设置多样化——课程是丰富多彩的,涵盖艺体、信息科技、德育实践活动等领域,立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课程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关注发展学生的特长,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通过三类课程的合理架构,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以人文底蕴提升、科学思维优化、学习方式养成为追求,让学生获得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能力。

、学生培养目标

通过三类课程的有效推进和实施,促进学生自我认同、勇于探究、乐学善学等基本素养的发展,以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学习质量。通过《两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劳动教育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劳动观念、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生命素养。通过校本艺体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升学生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具有红色基因、国际视野、创新意识、未来发展的社会建设者。

1、重视五育并举,加强劳动教育,树立志愿服务意识,明责任有担当。关爱生命、保持身心健康,培育阳光人格。

2、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弘扬传统美德、爱国主义和创新精神,通过学说上海话、学唱沪剧、舞龙舞狮、中华书法练习等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并将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相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树立民族意识。

3、培养基本的科学、艺术素养和实践能力。有大胆探索的科学态度和精神,能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在“艺术科技节”、“科学实验操作”、“英语听说训练”和“跨学科学习”中提升探究能力。

4、拥有健康广泛的兴趣爱好,培养1-2种体育运动特长,在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中强健体魄、锤炼意志、提高团结协作能力,保证作息规律、身心健康。

、教师培养目标

聚焦教师专业发展,将课程建设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树立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育人意识,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努力提升教师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能力,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实践的能力,探究型课程的指导能力,多元化评价学生的能力。培养一支“师德好、师能强、绩效优、会合作”的教师队伍。

1、树立教师的课程意识、规范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科研意识。提升教师国家型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能力,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开发与指导的能力。

2、树立家校合作育人理念,关注学生及家长的心理健康,建立干预机制,重视家庭教育学习与指导,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

3、科学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和平台,线上线下多教育模式,探索跨学科、多元化教学手段,提升教育资源整合和共享意识。

4、定期修订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并实施动态管理,建立教师发展的个性化档案,加强教师培训,有效提高课程的执行力,提升教师评价制度,激发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

5、锤炼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通过“青蓝工程”提升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通过参加教研联合体、集团学科教研活动、名师工作室等渠道促进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形成富有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为培养新一轮的骨干教师打下基础。

第三部分  课程结构

一、课程总框架




 

二、课程体系说明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南桥中学“生长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价值是关注每个学生每一天的生长,其根本目的在于尊重每一个南中学生的生长规律,创设适合每一个南中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激发每一个南中学生自主生长的动力,让每一个南中学生每一天都健康、快乐地生长,让每一个南中学生都精彩。

在南桥中学“生长教育”课程体系中,以国家课程为主体的基础型课程和以地方、校本课程为特色的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涵盖品德与素养、语言与文化、科学与创新、运动与健康、艺术与审美五大领域。

从纵向来看,基础型课程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要求设置,着重通性、通则、通法,体现可再生长的基础知识和可再发展的基本能力要求。

拓展型课程是在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体现了知识扩展和综合能力发展,是学生终身学习精神、方法、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是进一步着眼于对基础学力的培养,更注重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培养个性,培养为终身学习打基础的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

探究型课程注意体现专题性与综合性、开放性,加强实践性;要体现兴趣培养和适应合作学习的需要,过程而不强调结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以及实现知识迁移和相应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从横向来看,学校的生德、生能、生智、生健、生艺五个方面符合培养五育并举的学生的要求,课程设置也充分整合了三类课程的相关内容。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学校认真执行《上海市中小学课程计划》,认真规范严格执行“五项管理”、“双减”工作,合理制定学校年度课程计划,规范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学校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课程设置、作息时间、课时安排、课表编排等落实到位,不随意增删各科教学时数。学校严格执行 “三课、两操、两活动”、“每天锻炼一小时”和“双减”工作的规定,认真开展体育、艺术及专题教育、劳动教育活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锻炼时间,作息时间科学合理,认真组织实施课后服务工作。

基础型课程校本化

结合学校发展目标和办学特色,探索和落实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着眼于规范化、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学生体验学科之美。以各学科基于校情的校本单元导学案研究为抓手,逐步在各学科推进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研究,把握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建立和落实教学各环节基本规范,改进教学过程与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和作业的有效性。

加强对作业的管理,根据《南桥中学作业管理制度》,明确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教师个人在作业管理方面的职责,控制作业时间和作业数量,规范作业的布置、批改等行为。教导处对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讲评、辅导提出具体要求,教研组和备课组根据课程标准细化本学科、本年级的作业要求和规范。教导处协同教研组定期开展作业检查,进行专项分析,及时反馈,强化对检查结果的应用。年级组、班主任通过对各学科的作业总量做定期、不定期统计,保障作业总量合理,及时反馈。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引导家长形成科学育儿观与成才观,着力关注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掌握培养孩子良好作业习惯的方法。指导家长根据孩子个性特长、成长规律和发展需求进行学业和生涯规划,学会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避免造成孩子过重的校外学习负担。

以单元作业设计为抓手,继续开展校本作业的开发。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对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跨学科作业设计。

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管理,保障实验课程的有效实施。将科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学科涉及到的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列入教学进度,对实验开设情况进行过程化管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相关教研(备课)组加强对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三科统编教材的钻研,充分利用“空中课堂”上海市优质课资源开展教学研究,通过“单元学设计”开展教学研讨。

拓展型课程多样化

拓展型课程是落实学校的育人目标,体现学校办学特色重要载体。实现拓展型课程的多样化和可选择性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能力的保障。拓展型课程关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会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

包括限定性拓展课程、自主性拓展课程。前者包括学科类拓展、专题教育、学校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自主拓展课程包括艺术类、人文类、科技类、体育活动类等,供学生自主选择。

1、我校被列入奉贤区第一批“初中体育多样化”课程改革试点校,根据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的精神,在六、七、八年级全面开展体育多样化教学实施。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利用学校教师资源及社会资源利用体育课和体锻课时间,开设羽毛球、中国象棋、武术、跳绳、手球等项目供学生选择。

2、进一步加强学校艺术特色课程的建设和实施、评价研究。以普及和提高并举为目的艺术特色教育。开展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和体验活动,开展合唱、舞蹈、田径等社团活动,同时引进非遗三项--竹编、石刻、紫砂雕刻,来进一步发扬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

3、校本德育课程。多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南中少年阳光行”校本德育课程,从“传承经典、打造特色、创新发展”三个层面,充分发掘学校和区域资源,从而引领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

探究型课程项目化

探究型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联系自己的实践经验,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一门课程。

1、结合学科内容开展探究,如语文学科围绕中学名著篇目开展、物理、化学学科围绕生活中的实验进行等等。

2、结合社团建设开展探究型课程的探索。如微笑益GO、生涯研学、学科思维导图、趣味农坊、城市少年宫、农耕实践等探究活动。

3、结合“南桥源党建共建”项目,充分利用南桥源各成员单位的社区资源进行探究型课程开发和实施。

第四部分  课程实施

一、加强对课程的领导

(一)组织课程标准的学习

学校通过组织各类培训与学习研讨等途径,使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教材改革的目的、目标与要求,对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形成共识,为校本化实施《课程方案》提供理论基础。组织教师学习学科课程标准、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研究型课程指南,引领和指导教师在三类课程的实施中逐步做到相互渗透、有机整合,充分发挥三类课程的整体价值,使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各类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组织教师按照各类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教学。

)加强课程常规管理

为加强课程管理,学校修订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与实施与新课标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如教师教学规范、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条例、拓展课和探究课管理条例、主要学科作业规范、学生辅导课管理制度、教研组备课制度、备课组管理制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教学检查管理规定、学生评价方案等。

提升教学管理团队中每个成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策划意识。力争做到管理职责清楚、管理程序清晰、凡事做到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正式的教学管理例会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研活动规范和平时的随机交流,加强沟通、监督与反馈,及时总结得失,对各种问题能够防微杜渐,避免积重难返。

)加强课程过程管理

1、开展随堂课观察与分析制度。校级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中层干部不少于25节,教研组长不少于16节,备课组长不少于14节,其他教师不少于12节,新教师不少于20节,并利用个别交流、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进行评课,不少于8次。以常态到开放的课堂教学,促进教师每一节课都对教学精心设计,高效实施,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

2、开展教学跟踪调研。针对部分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班级、学科、教师,学校开展教学跟踪调研。组织由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共同参与的“听课问诊活动”等,走进课堂听课会诊,深入班级了解班情、学情,帮助教师查找和分析课堂教学出现差异的原因,提出进一步改进教学的对策,促进教师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课堂效率。

二、课程实施的具体要求

(一)基础型课程实施具体要求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不随意增减课程门类、难度和课时。根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安排好学校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周活动总量和学科教学课时,并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认真执行本市中小学作息制度的通知》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真正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不随意挤占体育课时。

完善专题性教研制度,促进学校校本实施和创造性地落实课程方案。研究新课程标准,把握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建立和落实教学各环节基本规范,落实单元教学,改进教学过程与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和作业的有效性。

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继续扎实做好“三十七度爱家长学校”品牌建设工作,深入贯彻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积极开展各种富有趣味性的课外文化体育科普活动和公益性劳动,培养劳动观念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拓展型课程实施具体要求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勇于质疑、努力求知的积极情感,激发自我实现的欲望,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发展个性特长。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层次、分年级合理组织开设好廉洁教育、生命教育、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防教育、民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创设有利人际沟通与小组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自我拓展领域的信息及成果、互动发展,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围绕艺术教育目标,根据课程功能定位设置课程内容,构建相互补充,相互衔接的三类特色课程体系。

(三)探究型课程实施具体要求

让学生初步学会自主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学生具有个体的学习经历、经验和体验,初步形成健康的个性和心理品质。学生乐于学习的心理品质和勇于拓展知识、大胆实践的精神,逐步形成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得学生的特长得到发展,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三、课堂教学与教研活动具体要求

(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工作的五大环节指的是教学过程中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它是提高课堂教学必要途径。实践证明:只有教学中紧紧围绕这五个方面要求去实施,才会获取课堂教学有效性。具体要求见《南桥中学教学常规工作基本要求》。

(二)教研活动。课程改革的一个要求就是要加强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自主、合作、优质、高效”的课堂成为师生的共同追求。因此,我们加强教师合作探究,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促使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备课质量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1、组织学习培训,丰厚教师的专业理论。根据课程改革要求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以及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课程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升课程意识,更新教学观念,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更新和充实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提升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素养和施教水平。

2、搭建研究平台,开展丰富的教研活动。以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为重点,开展集体备课、听评课、课例研究、专题研究、反思交流等多种活动,搭建起同伴互助和交流研究经验和实践智慧的平台。加强教研组建设,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3、落实教学常规,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教研组的基本责任是组织学科教学研究,抓好教学常规落实。因此,教研组要严格按照课程要求和学校的教学常规要求,加强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试等教学环节及学习、培训、研讨等教研活动的指导,并协助学校做好教学常规的管理与检查,及时发现、反馈、矫正教学教研过程中的不当行为,树立先进典型,推广成功的做法和先进的经验,保证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的正常运转。

4、开展项目化研究,提升教师的科研素养。要组织学科教师学习用科研的方法研究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倡导采用项目化的形式进行研究,选择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确立符合学科特点和教师经验与需要的研究课题,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开展跨学科教学主题研讨,同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及时总结、推荐教改经验和科研成果。

5、建设合作文化,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在教学实践与研究中自觉地进行有效的对话,建立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以此为基础,扎实做好“师徒带教”等教师培养工作,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以及卓越教师的引领作用,让教师在群体的学习、研究、实践、反思中,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实现个体的迅速成长与发展,提高群体的工作绩效,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

四、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以教学“备、上、批、辅、五环节的改进为核心,以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为核心,积极开展多元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和积累经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效益。具体要求包括:

1、落实学科单元教学,组织教师在实施基础型课程中对教材进行单元整合,精心设计教案。采取集体备课形式,每一次活动都有主题,由一个老师主备说课,分析教材和学情,介绍教学资源和课堂操练作业,其他老师进行评议,形成最佳的教学设计。

2、聚焦课堂教学,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差异和需求,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根据不同课型和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探索多元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做到精讲精练,即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教学过程、精心雕刻教学细节、精心选择课堂操练。积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注重主动参与,以三动一导”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验,积累经验,建构知识,丰富经历;注重课堂资源生成与利用,利用各种资源,特别是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资源的开发。着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调控课堂的活跃气氛。

3、教师要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控制作业量,作业有分层,做到精选作业、精批作业,并及时反馈、面批。要求语文学科至少面批两篇作文,数学作业采取循环面批等。

4、重视课外辅导,真正关注学生差异,切实提高辅导的有效性,倡导“医生巡诊”式和“医生门诊”式的自习辅导方式。不占用辅导课时间上新课,同一时间段可以几门学科教师同时进班级,满足不同学生个体需求。

5、使用学校质量分析平台、动态分析表格,注重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重在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教师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关注学生心理状态。班级与班级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平均分,采取纵向比较,分析上升或降低的原因。分析到学生个体,采取点对点、面对面、手拉手”等措施,做到“辅优补差”。将六年级的起点、八年级的可能出现的拐点与九年级的终点均作为监测重点。控制班级分化,加强薄弱班级、薄弱学科的管理。

五、有效开展教研活动

认真落实“六个一”教研制度,促使教师进行行动研究,加强反思意识,积累意识,增强教研的造血功能,实现由“输血型”向“造血型”教研机能的转变。“个一”包括一节研究课,每位教师每学期开设一节校级以上研究课;一项学生成果,教师要积极促进学生成功,挖掘学生潜能,为学生展示才华创造条件,至学期末,教师个人、备课组、教研组均要出学生成果;一次学科论坛,每学期每个教研组举行一次主题学科论坛;一个科研课题,每个教研组开展一项校级以上课题的研究;一个资料包,每个教研组、备课组、每位教师在校园网上建立一个包含教案、课件、备课资料、单元及阶段考试和教后记、学生学习动态分析资料的资料包,并留给下一届同学科教师进行改进、共享,提高教师备课的起点,减少教师的重复性劳动。

六、加大校本课程建设力度

1、开发拓展课,整合探究课,建设系列课程、打造特色课程。对原有的的拓展课、探究课进行梳理、整合、提升。重点开发的课程有语文拓展课,考虑传统文化与表达能力对学生成长的作用,六年级开设心理辅导课,七年级继续开设沪剧,八年级开设水仙雕刻等。各年级丰富拓展课种类,尽量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2、建立学生社团,并将社团活动纳入课程管理。通过成立各种学生社团,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自主管理的能力。如文学社、书法社、合唱团,手球社、田径社,舞龙社、舞狮社、武术社等。由社团组织者自己开展前期筹划、海报宣传、选拔社员、组织活动等学生自己聘请指导教师,制定学期社团计划,每周开展社团活动。学校将学生社团纳入校本课程管理,社团课程逐渐成熟,丰富了学校课程的内涵。

3、打造德育活动课程。在系统开展学生活动的平台上,结合学校的传统、特色,从学科性活动项目,到夏令营、义捐义卖活动等综合性活动项目,以及科艺节等科技艺术体育领域的活动项目中,精心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品牌活动项目和品牌学生团队。体育系列竞赛活动如篮球赛、田径赛、羽毛球、跳绳、运动会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丰富了校园生活。文化活动有歌会、课本剧、朗诵等形式,既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又展示校园的优秀文化,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爱心募捐活动主题鲜明,有“蓝天下的至爱”与云南初中学校的帮困活动等,培养学生爱心。

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以校本研修为模式,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积极构建学习、研究、交流等的教师发展工作,加强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的活动开展,注重互助合作,成果共享,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开展校本教研。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结对帮扶、校本论坛、专题讨论、协作教学、经验交流、专家指导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校本研修要有计划,有主题,有实效,形成常态。扎实做好“新成长课堂教学——基于‘三动一导’课堂范式的教学设计”的项目研究,在“双减”工作背景下,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2、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包括完善学习平台、夯实研讨平台、构建交流平台、搭建展示平台、搭建技术平台。为教师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使更多人能够成为“自主实践型”教师。重点搭建好暑期集中培训、“南中杯”教学大奖赛、“共享·互助·成长——南桥中学教师系列案例展示活动、教学开放日、学科教学论坛等平台,挖掘教师的实践智慧,培养教师学术研究的意识。

3、学校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重视对青年教师培养,并引用外力,请专家进行教学研究方面的指导,拓宽教师的视野。优化队伍结构,形成优质师资梯队。

4、推动教学、科研和学习一体化。

一是增强教师教科研意识。让教师在以课题为主的教科研活动中,增强教科研意识,提高教科研能力;让教师在以课堂教学实践为主的教学研究中,增强教学研究意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二是建立以问题为核心的校本科研网络体系。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引导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由下而上、由教师的问题出发所构建起来的校本科研网络体系。

三是突出和落实“三个抓手”,带动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一是抓重点项目;二是抓学习、教研和科研的结合;三是抓专题研讨。

第五部分  课程评价

一、学生学习评价

1、基础型课程评价

基础型课程评价由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两部分构成。过程性评价由学习态度、学习发展组成,占30%;结果性评价由期中成绩30%和期末成绩40%两部分构成。课堂表现当中,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参与学习的态度和兴趣,学生情感的发展,综合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表述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运用等各方面的能力。积极推进学习方式的改革,实施发展性评价。

2、拓展型课程评价

拓展型课程评价的主体采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互评结合。教师的评价强调对“实践过程”的描述和体察,如学习态度;合作精神探究能力;社会实践、交往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设计与操作技能等。评价的依据不仅仅观察最后的结果,更注重过程性评价。学期结束时或课题结束时,老师在《学生成长手册》“自主拓展课程、探究课程学习情况记录表”一栏上,对每位学生的成绩作好记载。由课任教师在课程申报时,就制定好课程评价标准,根据课程计划的评价标准实施评价。

3、探究型课程评价  

探究型课程以过程评价为主,结合课题成果给予奖励性评价。由课任教师在课程申报时,制定好课程评价标准,根据课程计划的评价标准实施评价。

二、教师教学评价

健全教师的激励、考评制度、多元化的继续教育制度,优化教师梯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申报、检查和评价制度。建立教学常规检查考核制度,对备课、教案、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进行考核,评价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和课程实施的能力,对优秀的老师进行鼓励和表彰。通过评价,激发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拓展课、探究课的教材建设,系统化规范化,逐步形成较成熟的校本教材。通过课程建设这一载体,为教师创设条件,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能力。

三、课程效果评价

加强对学校三类课程的管理。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通过日常听课检查、评价等形式,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根据学生的选修意向、学习情况、知识掌握情况及兴趣和参与程度,通过家长、学生的问卷等方法,每学期对所有的学校课程进行评价,并提出整改措施,从而使学校课程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完善。为了进一步规范、提升我校校本课程建设的水平,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切实落实素质教育,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学校在学期末开展拓展型课程展示活动,安排相关教师进行观摩并根据评分量表进行评分,结果将纳入拓展型课程的考核中。积极探索对学生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有效评价。聘请相关领导、专家参与课程建设和课程评价,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强学校的课程领导力。定期召开学校课程建设的研讨会,对教学效果较好的课程给予表彰和推广。

第六部分   保障措施

一、建立学校课程领导小组,明确分工

1、校长室:根据校情规划学校三类课程总体的建设方案,从理念上引领,指导三类课程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及时指出改进方向,确定每学期课程工作重点,并指导教导处开展工作。

2、教导处:对学校制定的各类课程方案提出建议,具体安排,部署学校三类课程的教学工作,落实三类课程的管理制度和教学常规工作;加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队伍建设。

3、年级组:随时关注本年级三类课程的实施和落实情况,并及时向教导处反馈教学质量情况,每次大型考试之后做好年级质量分析工作,并组织开好质量分析会。

4、教研组:随时了解本学科组的现状,并组织组员参与学校国家课程校本化,三类课程开发工作,并能定期确定研究主题,组织好校本研修活动,从而引领组员在专业上有所发展,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三类课程的教学。

二、完善课程管理制度,保障三类课程顺利高效地落实和推进

1、完善基础性课程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基础性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抓好教学的“五环节”,完善听评课制度,从而有效的保证基础性课程的教学质量。

2、完善拓展型课程的管理制度。对拓展型课程的开发,组织,考核等进行研究和指导,并定期调查,反馈实施情况,从而保证拓展型课程的教学质量。

3、完善探究型课程和社团的管理制度。教导处和政教处要指导和审核开课课程,在招生、实施、评价等方面予以指导,做好过程管理,并对探究型课程及社团活动中的成功案例加以总结和推广,从而形成一些特色课程。

 

附件一:南桥中学2023学年度课程计划

 

                年级     

周课时

课程、科目

说明

 

 

 

 

 

 

   

5

5

5

5

1)初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安排在八年级上学期,作为必修内容,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班团队课、校本课程等统筹安排课时,平均每周1课时。

2)生命科学课程在八、九两个年级开设,可统筹安排课时,在保证总课时数为102课时的前提下,八年级两课时,九年级一课时

3)在保证劳动技术课程总课时数为170课时的前提下,安排六、八年级2课时,七年级1课时另外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整合实施,落实劳动教育要求。

4)在保证信息科技课程总课时数为68课时的前提下,安排六年级的每周2课时

5)基础型课程的周课时数控制在28课时以内,以保证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开设。

   

4

4

4

5

   

4

4

4

4

道德与法治

1

1

2

2

   

2

3

 

 

   

 

 

2

2

   

 

 

 

2

生命科学

 

 

2

1

   

2

2

 

 

   

 

2

2

2

   

1

1

 

 

   

1

1

 

 

   

 

 

2

2

体育与健身

3

3

3

3

劳动技术

2

1

2

 

信息科技

2

 

 

 

周课时数

27

27

28

28

学科类、活动类

(含体育活动)

4

4

3

3

六至八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写字教学。各年级学科类、活动类科目每周至多不超过1课时,开设短周期的学科类、活动类科目,供学生选择。部分活动类科目与学生体育活动相结合。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分配学科类、活动类拓展型课程以及探究型课程的课时。安排年级每周开设1课时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活动课。

班团队活动

1

1

1

1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每学年2周

学生必修,学校结合学军、学农、民防教育、雏鹰假日活动等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可集中安排,也可分散安排。

探究型课程

2

2

2

2

晨会或午会

每天15-20分钟

 

广播操、眼保健操

每天约40分钟

 

周课时总量

34

34

34

34

每课时按40分钟计。

 

 

 

附件二: 拓展型课程评价表

 

表一:南桥中学拓展型课程学生评价表

课程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所在班级

 

具体指标

评价要求

学生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意见

态度

听课(2分)

A、专注 B、一般 C、低落

 

 

材料准备(2分)

A、齐全 B、不齐 C、没准备

 

 

情感

兴趣(2分)

A、浓厚 B、较浓 C、冷淡

 

 

效果

参与度/动手能力(2分)

A、积极  B、一般 C、差

 

 

 

作品/成效(2分)

A、优   B、完成 C、无

 

 

总体评价

 

 

 

A:10分  B.8分  C.6分

学生自评总分:__________  教师评价总分: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

表二:南桥中学拓展型课程教师评价表

课程名称

 

教师姓名

 

具体指标

分类指标

评价标准

自我评价

学校评价

 

60

课程目标

30

准确(10)

符合学校总体目标

 

 

体现(10)

体现两纲精神

 

 

实际(10)

立足学生发展基础

 

 

课程内容

30

吸引(10)

吸引学生

 

 

操作(10)

便捷、有意义价值

 

 

实际(10)

自成特色、底蕴深厚

 

 

课程实施

20

参与(10)

积极参与、习得明显

 

 

指导(10)

灵活调控生成资源

 

 

课程效果

20

学生(10)

综合能力提高

 

 

教师(10)

课程开发能力提高

 

 

总体评价

100

 

 

教师自我评价总分:__________ 学校评价总分: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

 

表三:南桥中学拓展型课程质量评价统计表(评价等第:优、良、合格、不合格,累计2项为优,总评为优,任何一项出现一次不合格,学期总评等第为不合格)

序号


课程名称


授课教师



科目设计反馈

(20分)

成果展示

(20分)

授课反馈

(20分)

记载本反

(20分)

学生评价

(10分)


总评

(100)






































说明: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总评等第: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

 

附件三: 探究型课程评价表

 

课题名称:____________             评价日期:___________

 

评价标准

评价分值

评价等级

 

 

A

 

 

20%

1. 课题名称恰当,能够有效说明研究范围和内容

 

 

2. 课题背景阐述清楚,有对课题的假设

 

3. 定标合理,有知识,能力目标

 

4. 研究方法多样,不拘泥,几种方法共同运用

 

5. 研究对象选择恰当,能够代表研究范围

 

6. 研究周期合理,不过长或过短

 

7. 活动安排有层次,有重点、合逻辑

 

8. 课题小组成员分工明确

 

9. 预期研究成果明确、合理

 

10. 完善课题方案,形成课题报告

 

 

 

 

 

 

 

 

B

60%

11. 文献资料丰富,有目录、摘要

 

 

12. 文献资料查找范围广泛

 

13. 文献资料与研究主题相关性强

 

14. 根据资料,提炼自己的观点

 

15. 根据资料查找的结果,制定下一步研究计划

 

16. 座谈或访谈目的明确,有计划

 

17. 访谈对象选择合理,对研究主题有较强发言权

 

18. 座谈或访谈时随机应变,能把握节奏

 

19. 座谈或访谈时抓住重点,获取有用信息

 

20. 调查问卷设计格式正确

 

21. 问卷调查维度全面,能详细了解相关信息

 

22. 问题选项层次分明,便于选择

 

23. 问卷开放/封闭、记名/不记名的选择适用于本研究

 

24. 问卷调查范围和数量足够,具有代表性

 

25. 结果统计方法正确

 

26. 会用图表等标示统计结果

 

27. 结合研究专题,设计实验方案

 

28. 根据需要,选择、制作实验器材

 

29. 实验安全、科学、环保

 

30. 实验操作过程规范

 

31. 实验现象记录详实

 

32. 实验现象分析准确

 

33. 活动记录及时、详尽

 

34. 讨论过程中,逻辑推理严密、科学

 

35. 了解各种研究方法的差异和优缺点

 

36. 研究中,积极参加活动,努力完成任务

 

37. 遇到分歧,不独裁,合作解决问题

 

38. 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9. 积极思考,寻求更好的问题解决的方法

 

40. 研究结论意义明确,具有启发性

 

 

C

20%

41. 宣传手段富有创意

 

 

42. 传单设计有较强吸引力

 

43. 展示资料完备,有开题方案,实施细则,过程记录,结题报告等各项课题材料

 

44. 结题报告符合标准,内容完备

 

45. 研究报告对研究过程、结论有明确阐述、解释

 

46. 回答提问礼貌、流利

 

47. 准备充分,回答问题时不回避问题

 

48. 课题组成员团结合作,有良好的的团队精神

 

49. 成果形式多样

 

50. 展示方法多样,能运用各种文艺样式表现成果

 

   

 

 

总体评价:

1、你最欣赏本课题的什么地方?2你认为本课题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什么?

 

 

 

 

评价说明:

1、分值:每项指标为2分。总计100分。90分以上为A80-89分为B70-79分为C60-69分为D60分以下为E

2、分项等级说明:

1)A课堂方案:18-20分为A16-17.9分为B14-15.9分为C12-13.9分为D12分以下为E

2)B活动过程:54-60分为A48-53.9分为B42-47.9分为C36-41.9D36分以下为E

3)C成果展示与答辩:18-20分为A16-17.9分为B14-15.9分为C12-13.9分为D12分以下为E

附件四:南桥中学课堂教学评价表(新授课)202308)

 

教师

 

听课时间

                   星期       

学科

 

班级

 

内容或主题

 

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

分值

得分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明确呈现表述正确。符合课程标准学生实际紧扣单元教学目标

10分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落实,教学难点突破,教学流程合理清晰。

10分

 

教学过程与

方法

 

课前有师生问好、课后有师生再见环节。

5分

 

授课有主题,导入新课自然,课堂气氛和谐融洽,课堂秩序井然。

5分

 

教学方法恰当,能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师生互动面广。

15分

 

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

10分

 

体现讲练结合。

5分

 

板书设计合理。

5分

 

合理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实验操作熟练规范。

5分

 

能及时布置作业,作业布置合理,有分层。

5分

 

教学效果

落实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10分

 

教学特色

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个性特色。

5分

 

德育渗透

合理利用教材,对学生有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10分

 

总体等第

 

 

总得分

 

总体评价

 

 

 

 

 

 

备注:总分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不合格。

 

评价者:           

                                                        期:_________

 

南桥中学课堂教学评价表(复习、讲评课)202308)

 

教师

 

听课时间

                  星期        

学科

 

班级

 

内容或主题

 

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

分值

得分

教学目标

教学主题明确,教学目标清晰。

10分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落实,教学难点突破,教学流程合理清晰。

10分

 

教学过程与

方法

 

课前有师生问好、课后有师生再见环节。

5分

 

知识对标契合度高。

5

 

关注学法指导

10

 

重视知识体系的梳理和建构。

10

 

师生互动面广、注重讲练结合。

5

 

板书设计规范合理。

5

 

作业或试卷讲评,有错误统计及错题归因,有审题、答题等规范性指导。

10

 

能及时布置作业,作业布置合理,有分层。

5

 

教学效果

预期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10分

 

教学特色

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个性特色。

5分

 

德育渗透

合理利用教材,对学生有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10分

 

总体等第

 

 

总得分

 

总体评价

 

 

 

 

 

 

 

 

备注:总分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不合格。

 

评价者:           

                                                         期:___________

 

版权所有 上海市奉贤中学附属南桥中学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新建中路586号 电话:021-57187367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13号